首页 / 院校新闻 / 正文

上戏艺术桥STA-第二届表演教育国际论坛报道

继11月16日论坛成功开幕,11月17日我们迎来了论坛的第二天。共有12位专家先后分享了自己所研究的表演方法,现场氛围十分热烈。在短暂的休息后,2位专家在一号形体房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工作坊,详细情况请看接下来的现场记录。
        上午9点整,在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吕双燕教授的介绍下,第一场学术研讨准时开始。
        来自日本东京玉川大学表演艺术系的杰森·阿卡里教授从跨文化的角度,阐释了日本表演教育和欧洲表演训练之区别,并特别强调——创作艺术家的真正任务不是单纯“复制”表象,而是“诠释”表象。他强调:演员要重视“训练”,要通过长期的坚持来挖掘和体会自己的灵魂,从而更好地诠释角色给观众,使自己成为“一种媒介”。
        来自法国贝尚松大学戏剧系的吉·夫赫斯教授则全程围绕“面具”在表演艺术中的妙用和影响来展开他的演讲。他认为“面具”对演员而言自始至终都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掩藏”需要过滤的东西,也能够“放大”需要揭示的东西。面具能够使演员更好地放大细节,更细腻地体会肢体摆动,更生动地进行表现,从而增强表演的“力量”。
        紧接着,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的史蒂夫·迪克森院长则以“东西演员训练的碰撞:好的,坏的和不可能的”为主题进行了报告。他认为亚洲表演界当今的环境与西方是不一样的,因此他的研究角度是跨文化的,通过介绍新加坡表演教育当下对东亚各个国家的学习和融合实践,展示了新加坡在表演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同样来自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的迈克尔·厄雷教授则用丰富的视频素材配合他的演讲报告,展示了表演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生理特点来共同构造不同的空间和独树一帜的表达。他表示,通过技术的“赋能”,我们能够轻易达成两个演员分饰六角的目标。他的技术介入表演的实践能够让不同地区的演员和观众共享“第三空间”(“屏幕空间”),打破阻隔,创造不同以往的演出效果。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当今表演教育对传统方式的传承和当下表演方式的创新发展表示了深深“忧虑”的布莱恩·凯特教授,他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系主任。他在演讲中指出我们当下“正处在十字路口”,对于演员在当下如何进行创新,如何在已有方式的影响下创造新的可能性,他表示我们要在继承大师的思想后不被其所局限,突破传统去创新。在过程中,他还利用了各种短视频,生动直观地介绍了他在美国看到的一些师生的共同探索。
        报告结束后,提问者们纷纷和演讲嘉宾进行互动讨论。精彩的问答让会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下午的学术研讨在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吴卫民教授的介绍下于13:30分准时开始,共有七位专家进行了报告交流。
        来自苏格兰的戏剧大师克里斯汀·林克莱特为我们送上了首场报告。她是林克莱特声音训练中心的艺术总监,同时还是林克莱特声音训练方法创始人。她先为我们直观地展示了使用她的“林克莱特声音训练方法”后的声音效果,从生理和心理不同层面强调了声音训练对于表演领域的重要性。“当演员清楚地了解了声音的神经生理功能,并且能够对情绪、心理的复杂性感到游刃有余时,这位演员可以说,我可以做声音,我的表达潜力都在我的可控之内。”林克莱特这样说道,给人留下深思。
        来自美国的戏剧大师凯瑟琳·菲茨莫里斯是菲茨莫里斯学院的创始人及艺术总监,同时也是菲茨莫里斯声音训练方法创始人。她在报告中提出,要“解构过去、重建未来、呼吸当下”,她从“呼吸”入手,提出气息可以使人了解自己的需求,而声音就是“呼吸”的一种表达。通过一段视频和与演员的现场展示让我们直观了解了她所创造的“菲茨莫里斯声音训练法”。
        来自伦敦罗斯·布鲁福德戏剧表演学院的院长尼姆·道琳教授,拥有丰富的表演训练实践,是一名亚历山大方法的专业教师,并成功开发出了独特方法来对各类表演者传授动作训练。她根据自身专长,以亚历山大表演技巧的原则为基准,对演员训练中肢体运动的训练进行了探讨,用肢体服务于表演,通过意识和下意识完成演出中的各种变化。
        凯瑟琳·亚力山大,是英国皇家中央演讲和戏剧学院的戏剧制作准教授,同时兼有制作人和导演身份。她的报告主要围绕形体戏剧的宝贵遗产——“勒考克表演方法”——在演员训练中的创新和包容来展开。“我们可以在当下存在,同时也能够影响现在。”她引用了这样一句诗,将培训演员的重心从训练者挪移到了被训练者,主张包容学生训练中的失败,以激发起创造力和多元化。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表演艺术硕士专业的动作、发音和表演教授安德鲁·贝尔瑟从人的心理基础来讲表演,告诉我们如何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游动”,运用了几个活灵活现的比喻,让表演的训练原理跃然纸上。
        谢丽尔·克拉克是美国拉班-芭特妮芙动作研究所的一名高级教师,同时也是一名认证的动作分析师。她的专长在身体运动涉及的各个方面,因此,她的报告也是围绕演员的身体展开,讲述了拉班表演方法的肢体动作原则,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具体案例清晰地让大家了解拉班方法的功能性,这其实是一种结合了舞蹈的表演方法。最后时间紧迫她也幽默地突然加快语速,让全场氛围十分热烈。
        下午场研讨会的最后一位嘉宾是来自日本的元老级舞踏大师——桂勘。他是著名的独角戏演员和合作演员,同时还是编舞家。在报告中,这位艺术实践大师从日本能剧作家世阿弥开始讲起,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日本舞踏,并用视频和板书的方式为我们介绍了舞踏的历史,为晚上的工作坊做了铺垫。

        晚上18:00,桂勘大师带着上戏的12名表演系同学进行了舞踏训练,他称赞上戏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学得非常快。他的舞踏表演融合了来自泰国的一种武术,也掺杂了祭祀的成分,需要把身体当作打击乐,迅速地做出非常多不同的动作。他也带领演员们进行了能剧训练,用身体的转动带动四肢。虽然期间桂勘大师鲜少言语,但观众们都屏息凝神看得非常专注。
        之后,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李佩红院长带领着乐队和门生为我们带来了戏曲工作坊。她亲自披上戏服为各位演示了《墙头马上》的著名唱段,当她唱出那句“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知君即断肠”时,许多观众都湿了眼眶。她的门生还演示了在一段唱段中的“唱、念、做、表、舞”,也带上戏的学生进行了体验,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从上午9时整到晚间21:30分,论坛期间的思想碰撞火花不断,嘉宾们甚至因为忘我的讨论而错过休息时间。


上一篇:上海戏剧学院师生与韩国世翰大学师生共同唱响“明天更美好”
下一篇:2025上海戏剧学院国际学院韩国直升班(3+2)招生简介
快速咨询通道
学生姓名 *
联系手机 *
专业方向 *
备注